ID4249422

永远不要停止思考

永远不要停止思考

——读《看见》及观《穹顶之下》有感

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,朋友圈里开始流行一个点名接力:如果不考虑现实因素,你最想做的三个职业是什么?

我想了想,这三个应该分别是医生,记者,高中化学老师。

这好像有点奇怪,因为明明是理科生,却混进了一个记者。

高考填志愿的时候,爸爸拿着一大堆资料跟我讨论究竟是报光电科技还是自动化,我却翻着后面学校的专业列表,小心翼翼地在一本B一栏的学校里填上了一个新闻。尽管在这个志愿之前还有着三所学校做保险,但心里还是偷偷地想,如果真的上不了一本A的学校,就索性遵从自己的内心,当一名记者算了。

没多久就出了成绩,下了录取通知书,时间像是一把小鞭子挥在身后,催着赶着人拼命地向前走,曾经很微小的心愿的火焰也渐渐熄灭在无尽的洪流里。

一个很要好的朋友是名相当出色的文手,她永远在阅读大量书籍,然后在电脑前坐到深夜去敲下脑中的一个个世界。我也曾经数次被她影响或是要求写点什么,但却很少有完整写完一个故事的时候,那些熟悉的汉字好像跟我玩起了捉迷藏,在我需要某一个贴切的形容词时它们就躲在黑暗深处不让我拽出来——我是理科生啊,每当这时候我就这样安慰自己——我没有高中三年的文学积淀,也没有那么多时间去武装大脑,大学的繁杂生活实在太让人喘不过气来了。心中仅存的一点愧疚之情也在这样的催眠下变得麻木,甚至到了后来,连写点简单的读书笔记都让我觉得头疼不已。我读完《追风筝的人》,读完《1984》,这些书都让我深受震撼,却没办法提起笔将思绪记录下来分毫。

愧疚和反思一直都存在于心底的角落,时不时奋起挣扎,却都被压制了下去。直到我重新拿起一直没有看完的《看见》,又在新闻里看完了柴静最新的雾霾纪录片,才猛然惊醒过来:在别人努力思考,努力挖掘事情真相的时候,我在干什么?

的确,我不是什么名人,没有那么庞大的关系网,可以供我去拜访所有我想拜访的人,挖掘我想挖掘的真相。但对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,生活中的任何事情都可以是属于我们的战场,我们思考,总结,逼迫自己抬起沉重的腿买过高耸的障碍,然后才得以成长。我不是记者,以后亦不会当记者,但我可以做自己生活中新闻的播报人,将自己的所思所想记录下来。

最开始组建一个读书小组完全是想试验看看会不会有效果,而现在看来也许真的能够帮助自己,也帮助小伙伴一起努力进步下去。

永远不要停止思考,自勉,以后就算是逼,也要逼着自己去完成不擅长的事情。


评论(6)

热度(17)